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更多 > 健康加油站 > 正文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作者:CC下载站 日期:2021-08-08 13:20:58 浏览:897 分类:健康加油站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现代医学有四大生命体征,分别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医生常常根据这四大体征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人们也可根据这四大体征来判断自己的身体指标是否处于正常范围。但是,作为老中医是不需要那些测量工具的,通过四诊即可洞察你身体内出现的问题。下面三止中医在此为大家讲一讲老中医是如何判断我们的身体是否出现问题的。

中医“五常”

大家在看中医的时候,往往会被问到:吃饭好不好啊?晚上几点睡觉啊?大小便正不正常啊,最近有没有无故发脾气啊?等等这些问题。有时候大家也会好奇这些和我们的病有关系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

中医不像西医有着许多的检测手段,大家熟悉的"望、闻、问、切"便是中医的诊病手段,中医通过望神色、闻声味、问病症、切脉便可知晓人体内部的情况,《内经》有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人生疾病,内有所变则外有所现,中医便是通过这些外在表现来确定人体内部是否发生变化。

中医将人体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志”五方面的问题叫做中医“五常”。五常作为中医临证常规问诊的重要内容,亦是临证治疗的重要目标。五常的正常提示人体处于一个大体健康的状态。五常是全身脏腑功能的一个外在体现,五常失调反映脏腑功能失调。

在疾病的治疗中,在核心病机的整体辩证论治前提下,若能兼顾五常的纠偏,往往能加快患者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恢复到“阴平阳密”的状态。但在治疗时要分清主次。由于临证尤重脾胃,故临证时特别顾护脾胃。

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中医如何判断你的身体是否有问题:

第一常:饮食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饮食也即我们常常提到的胃口,健康人的胃口是吃饭以前会饿,想吃东西,吃得时候津津有味,饭量适中。

饮食正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道饿,一是有味道。肚子饿想吃东西,是脾胃功能正常的表现,但是吃不下和不想吃,或者酸甜苦辣什么味道都吃不出来,那是脾胃功能出现了问题。我们常常说忧思伤脾,太过思念易容损伤脾胃的功能,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茶不思饭不想。记得有一天我女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她太想我啦,我一问她你吃饭了没有,她说刚刚吃完,吃的火锅,而且还吃了好多肉,我就知道她想我是假的,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婆子坏得很,果然后面打电话是让我给她取快递。诸位,你们的女朋友或者爱人哪天对你说:“我好想你。“就问问她:胃口好不好?”“很好。”“吃饭有没有味道?”“很香。”你马上就知道了,她想你是假的,这骗不了中医的。

所谓正常的胃口并非暴饮暴食,而是很正常的量吃下去就足够,不是吃了很多还不饱。这就是脾胃作为中焦后天之本的功能正常的变现。不过也与肝胆大小肠有一定相关(这个以后可以再讨论)。老话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危重的病人吃不下饭?这是因为脾胃损伤了。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是水谷精微生化之源,是我们赖以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求生根本。饮食不入,疾病的治疗也就出现麻烦了,医圣的《伤寒论》有一个思想就是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份生机。不管任何治疗措施,都应该让病人胃口越来越好才对。否则,就是逆生命而行,是错误的治疗方案。西医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通常采用插管的方式,但实际上病人是脾胃损及不能自主消化食物。

您的胃负责您的饭量、就是能吃多少,您的脾决定您吃饭的欲望,见到饭菜是否觉得香。没有食欲,就是脾已经受伤了。想吃吃不下,就是您的胃有问题。这里受伤不是器质性的病变,所以设备是无论如何也检查不出来的。吃不下通常有两个原因:胃里有停食,或者已经吃得很饱了;或者是胃寒冷,没有蠕动。中医治疗始终要保护的就是您的脾胃功能,这是底线。看到病人想吃饭了,医生就知道希望来了。当然还有人饭后胃很难过,或者下咽不了等。这些都要临证分析。不过有这些问题的话,你已经知道要去看医生了。

附上老中医在临床调治饮食的常用药物组合:

纳呆者:可选用焦山楂、建曲、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消食开胃药物;木香、砂仁、陈皮、炒莱菔子、厚朴等行气宽中药物;藿香、佩兰、白豆蔻等芳香醒脾胃药物。

若苔厚腻者可选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

若舌淡胖苔薄者可选用四君子汤(北沙参、茯苓、白术、炙甘草);

若为中气不足所致纳差者,可选(北沙参、黄芪、升麻、柴胡)、(北沙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砂仁)等两组药物组合。

第二常:睡眠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正常的睡眠是心气平和的变现。健康人的睡眠:应该是一夜睡到天亮,中间不会醒来。如果晚上喝水太多,夜里起来小便,那么小便后仍能够立刻继续睡觉。夜里可能会做梦,但是醒来后不会感到魂牵梦绕、难以平复。醒来后应该感到精神饱满,浑身充满精力。

心主藏神,白天我们工作活动,心所藏之神当精神,到了夜里休息时,神则潜藏于心中。但神的表现正常还要求五脏六腑都协调才行。有睡眠障碍的人,都是脏腑出了问题影响到神的潜藏。或是心肾不交,或是胃中不和,或是肝火上炎,或是病痛折磨,或者邪气内扰,都关乎神。因此,一般不管什么病,到了重症阶段都有失眠,这其实是说明脏腑俱损,心神所伤,神无法潜藏了。不管什么病,如果越治越睡得香,不用说,这个治病方法是对症的。如果越治越睡不着觉了,那就不妨停止这种治疗。

临床上遇到睡眠障碍的人太多了。说几种典型的。有的人每天夜里难以入眠,整夜整夜睡不着,或者容易醒来,醒来后难以继续睡觉;或者在固定时间醒来,比如一点半,然后一直到3点甚至更晚才能睡着;中医生再切脉参考,据此便判断病人是肝血不足,血不养心,或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此时,到医院检查,不一定能检查出什么问题。但是中医生非常重视睡眠问题,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情况不治愈,病人的后果不堪设想。

也许你会奇怪,为什么有的人一夜睡眠都有问题,不容易睡,很容易醒,一夜都这样;或者夜里经常醒来。前面我们说了心藏神,神潜藏不安则寐不安,中医生就知道此人的心脏藏神的功能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影响心藏神的不止心脏这一个器官,还有肝脏、肺脏同样也能引起神的潜藏不安。有的人夜里醒来是因为身上其它部位不舒服,比如咳嗽、胃疼等。这样的睡眠问题不是治疗睡眠而是治疗那个导致睡眠问题的原因。

人的睡眠与太阳的运转有密切的时间关系,夜间23时人体的血液开始藏于肝脏内,心中所藏之神正是赖肝所藏之血的供养,才能满足第二日所需的能量。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熬夜,年轻时熬夜,那叫身体棒啊,可以两天两夜不睡觉的,不过年轻人恢复快,但是我还是强烈不建议。四、五十岁以后继续熬夜,就是真的拿命不当回事了。

还有一种人,一天到晚总要睡觉,醒来后也还是很累。这就不单是睡眠的问题了,疾病已经在损耗他的身体的根基了。当然有这样的情况,一般人都会去找医生了。

附上老中医在临床调治睡眠的常用药物组合:

不寐者:可选用(黄精、酸枣仁、柏子仁),或加(合欢皮、夜交藤)、(珍珠母、五味子、丹参、)等药物组合。黄精益肾,酸枣仁、柏子仁善养心,三药合用相得益彰、养心安神;合欢皮善解郁,夜交藤善养心,二者合用更能解郁养心安眠;珍珠母、丹参、五味子三药合用镇心、养心、敛浮越。

嗜睡者:选用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或黄芪、丹参、石菖蒲、郁金、藿香等益气养阴和开窍醒神的药组。

第三常:大便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健康人的大便:正常的情况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上厕所解大号。每天最起码一次。

经过了一夜的休养,我们的神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补充,但身体在夜间可没有休息。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排毒:毒的出路就是吃小便、从大便、从毛孔排出。因此,早晨起床后上厕所可以把一夜储积的毒气排空,自然身体健康。晨起解的大便应该是成形的,大便之后会感觉很舒服、身体很轻松,没有解不完的感觉。大便的过程应该很容易。大便的颜色带点黄。过了更年期的妇女,每天两次大便为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每天半夜要起床上厕所小便,而且还不止一次。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肾虚不能气化水液了,是先天之本亏虚了。

那么大便失调有什么表现呢?最常见的是不每天大便,大便不在早上。为什么非要在早上?早晨5点-7点是大肠经的循行时间,这个时候气血流注到大肠经,大肠的蠕动功能也会比较亢奋。所以中医认为早上5点到7点是最佳的大便时间。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各种原因,但是如果有可能,建议大家尝试自己在这个时间段起来去上一个大便,一段时间之后就会适应这个节奏了。便秘中医分两种情形:几天不大便也不感到疼的,和不大便兼有肚子疼的。中医的判断很简单,不疼的人是因为肠胃蠕动太慢、不给力;而疼的人是因为肠子太干燥,移动路线不顺畅,每一次摩擦都会疼。另外中医生还有一些触诊的方法,按你肚子的不同穴位,问你这儿疼不疼啊。疼!哎,大便就堵在和这个穴位相关的地方。根据这些情况,中医生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效果真是非常的棒!不想吃药的人用针灸也可以帮助解决便秘的问题。

附上老中医在临床调治大便失常的常用药物组合:

大便干结难解者:若非救急则一般不用大黄、芒硝、芦荟等泻下药物,常用增液行舟之法,用增液汤(玄参、麦冬、细生地)或用火麻仁、柏子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等润肠通便药物;枳实、厚朴等行气导滞药物。

大便黏滞不爽者:可选用(木香、槟榔),(香附、乌药),(枳实、厚朴),(山药、莲米、薏苡仁、芡实)等行气健脾祛湿药组合,或者枳术丸等方剂。

若大便黏,伴有肛门灼热者:常选用左金丸(黄连6两,吴茱萸1两),左金丸辛开苦降,泻肝经痞热。

第四常:小便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健康人的小便:正常的情况下,一天大概5、6次小便,夏天少一些,因为流汗。小便的颜色是淡黄,早上起床后的第一次小便颜色深一些是正常的。小便的时候应该没有任何疼痛或者烧灼感。

这里是指正常饮水的前提下,每天要保证至少1升的饮水量。而且,每天睡前睡后都要饮一大杯水。小便排出了,表示肾的功能正常。如果你不停地小便,那就是肾病人。最常见的是肾阳不足,气化不利,水液不能得到气化,当然就只好排出了。导致的结果是喝水不少,但全排出去,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用。所以,表现上看你是阴虚(水液不足),实际上是阳的气化不足,要扶阳才行。

小便作为中医辩证的重要依据。最常见的是尿频,尤其是老年人,特别夜里老要起床上厕所,你说这个睡眠质量怎么保证?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非也!即使是老年人也不应该老起夜。尿频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膀胱不够热。膀胱的热来自后面的小肠。

小肠在中医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和心脏一样是非常热的。它的热来自心脏---通过一根大的动脉血管,心脏将热注入小肠。膀胱在小肠热的蒸腾下,里面的水就会有水气,使膀胱像热气球一样升腾起来,所以平常人在尿量积累的时候感觉不到尿意,而一旦小便时,小便的喷射力量很强,这就是来自膀胱的热气产生的力量。

但是如果小肠的温度低了,膀胱就不能像热气球升腾了。一点尿量就压下来,病人就觉得要小便,可是小便时又滴滴答答的,因为膀胱里没有热的压强形成喷射力。这种情况下,中医就知道要加强小肠的温度和蠕动力。你看,中医的思维和治疗是不是很简单?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好!

有的人小便非常清淡,也有的人小便很黄。这是寒热的两个极端。有的人小便浑浊,属于中医的淋病范畴。淋病不见得是电影上说的那样啊,在中医生眼里,它就是一个病症而已。有的人一天小便两三次而已,中医生就会想,哎,水哪里去了?如果找不到合理的去处,那么水就会停留在体内,病人或许会见浮肿。利小便是中医的难题之一。中医有很多方剂解决利尿问题。到病人肝腹水时,当关键内脏功能全面崩溃时,如何利尿就是中医生的大谋略了。

附上老中医在临床调治小便失常的常用药物组合:

尿频、尿急、尿痛者:常选用(白茅根、白花蛇舌草、石韦、小蓟)或(红藤、败酱草、土茯苓)两组药组。

夜尿频数:加用水陆二仙丹(金樱子、芡实)、缩泉丸等方剂或(海螵蛸、覆盆子、益智仁)等药物。

第五常:情志

[中医] 那些老中医打死不告诉你的诊病“潜规则”

健康人的情志:恬淡虚无,不喜不悲,不急不躁,不卑不亢。

随着现代生活日益紧张,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欲望,不但强迫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败,还要处理好家庭和各种人际关系,于是精神压力随之产生。

中医把人的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状态,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医认为,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属脾,忧悲属肺,惊恐属肾。大的情志变化固然会损害健康,但小的长期的情志变化也不容忽视。情志变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相思别苦,情志郁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都可以让五脏内空,血气虚耗。

喜:喜则气缓

过于兴奋开心,伤害到的我们的心,喜则气缓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我们的心气一直处于涣散的状态不收敛,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则会神志失常。这也可以解释有的人太过开心导致睡不着,心里一直很兴奋,做事情经常分心。

怒:怒则气上

怒伤肝,经常生气影响的是肝脏。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导致气机上逆,气逆则带着血逆,气血的方向向上走,则会表现出:头痛头胀,面红耳赤,呕血,甚至晕倒;也会引发肝气横逆,变现出腹痛,腹泻。

思:思则气结

是指过度的思虑伤及我们的脾胃之气,导致脾气郁滞,运化水谷的能力受到影响,可表现出不想吃饭,腹胀纳呆,便秘或者拉肚子。生活中可以见到失恋的人因为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分手,茶饭不思。

悲:悲则气消

过度的悲伤难过,损伤的是我们肺的气机,过度的悲伤难过,会导致我们的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损害我们的肺气。加上现在有很多男人因悲伤难过吸烟,使肺更容易受到侵害。可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的症状。

恐:恐则气下

是指过度的恐惧会伤及我们的肾气,肾气的作用具有固摄的作用,有的人因为被吓坏了,尿裤子。就是跟我们的肾气有关,过度的恐惧会导致我们的肾气失去固摄作用,表现出遗精现象。

惊:惊则气乱

是指突然发生的事情自己无法接受,导致受惊伤心,心神不定,气机逆乱,可变现出神志不清,惊慌失措。

如果兴奋、愤怒、悲伤、忧思、焦虑、恐惧等情绪压抑而不得疏解,就会对健康有害;但是,如果某种情志过久、过度,也会引起机体紊乱而损害健康。一句话,情志无害,健康与否取决于人对情志的态度及把握。情志的变化,导致脏腑之气的失调,表现出来影响人体健康的症状。气的活动正常才不会影响身体内其他物质的功能,精,气,血三者关系密切。相化相生。在生活中,小编希望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心态,充满信心,面对突发的事情,坦然面对。希望大家有个健康的身体。

附上老中在临床调治情志失常的常用药物组合:

精神差、神疲乏力、易感冒者:常用玉屏风散、黄芪生脉散、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以改善精神差的症状,并提高虚人的免疫力。

心情郁闷者:常用四逆散、百合知母汤、甘麦大枣汤等方剂;或加香附、佛手等疏肝理气药物。

您需要 登录账户 后才能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关灯